伴侶,就如兩個久別重逢的靈魂。
忘掉前因往事,穿上人的皮囊,但悸動依然,舞起一段穿越時空的曼波。
早前上映的《久別重逢》,帶來了久違的奇幻愛情,純粹的愛與尋回初心的經歷,讓很多人哭了幾包紙巾,2月14日,就讓《久別重逢》的導演Jill與果醬匠人太太Jacqueline,娓娓道來他們的Good Day Good Life。
Q:Hello Jill!當初你是怎樣進入電影界成為編劇呢?
Jill:我從小到大都喜歡看電影,仍然記得小時候媽媽帶我到戲院看《談談情跳跳舞》,那時一想到「做電影」就有種很確定的感覺,好像上天驅使我。後來,我成功在城大修讀創意媒體,還未畢業時已經透過譚家明介紹,到了一間電影公司做實習生,畢業後在電影界別裡擔任場記、副導演,兩年後我想清楚向導演這個範疇發展。
做導演,我覺得一定要自己很厲害,要掌握好講故事的技巧,所以我就先選擇以編劇為專業,我跟隨司徒錦源先生轉去做編劇。由當時幫他寫杜琪峰的第一套 《 放 逐 》 起 , 後來又寫了兩套電視劇,第一套掛名的是黃精甫的《復仇者之死》,自此就一直幫不同導演做編劇。
Q:你喜歡電影,電影對你的吸引力是甚麼?
Jill:我認為「喜歡」是註定的,因為我都會問為甚麼有些人會喜歡駕駛飛機,有些人喜歡做數學老師,當中一定是具有吸引力,而要分析這份吸引力, 也確實可以分析到。但「為什麼」會喜歡,我覺得是無法言喻,它是命運安排我喜歡電影,是電影選擇了「我 」。
Q:很多人都說編劇非常燒腦,你一直堅持的動力是甚麼?
Jill:我覺得一般人做的工作都很燒腦,所以編劇跟它們無異。
自省,並一直檢討自己,如何做得更好,這份心思是一直走下去的其中一個動力。我會時刻持續鑽研,即使做了編劇這麼多年,我仍然未有一刻覺得自己能夠100%肯定每場戲要如何寫。當有一些書本如關於編劇的書再出現,我仍然會繼續閱讀,又,每看完一套電影,我還是能夠從中學習。
每次和導演合作拍攝完畢,心裡都會思考是否可以有另一種方法?是否可以做得更好?我認為任何做創作的人,都可以像料理一樣多從不同角度思考,如何將這菜式煮得更好。
沒有一個作品是完美,所以我總看見有些事情 或狀態是一直在進步, 自己仍然能夠學習。因此,我就會一直有興趣地走下去,而不會覺得一池死水。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做得很差,要由「很差」裡慢慢跳出來,再變成覺得自己好的過程裡,很需要自己鼓勵自己,也要反思做得不夠好的地方。做得不錯時,就去找不同角度去理解相同事物,即使是寫同一個故事、理解一個劇本、處理一個人物,每一次都有一種新的修為與進步。這個過程,比起「做得好」更令我有深感受。
Q:很多人都因《久別重逢》裡真摯深刻的愛情而感動, 和自己的感情關係有關連嗎?
Jill:《久別重逢》可稱為愛情片,但更多是關於成長,以及一個人如何彌補自己的遺憾,
當然愛情的部分也是很重要。這部電影融合了我從小到大喜歡的東西,以及我對世界的看法。
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是,「我覺得在某一個人身邊,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厲害的人」, 這種感覺與我的感情世界是最有關係,因為我也覺得自己在太太身邊時,我是挺厲害的,她令我有這種感覺和感動,甚至在多年裡不開心的時候,唯有在她身邊是最自如,最有一種留在避風塘裡的感覺。
Q:Hello Jacqueline!請問當初開始做果醬的契機是甚麼呢?
Jac:原本我是在律師樓工作,星期一至六,朝九晚六。後來,自覺每天都只是上班和下班,日復日開始覺得迷茫,身體又變差,於是立定決心停一停。又幸運地,當時得到Jill的支持,他告訴我不用擔心,他的工作可以養得起我,最多吃少一點(笑)。
2013年,我婆婆過身,我就將本來送給她的年桔拿回家照料,突然有一天,我腦裡浮現了一個訊息:不如拿來試試做果醬!從那刻起我就努力學造果醬,不過當時就只視作興趣,直至有次有客人在市集買了,找我幫忙造一批果醬,作為聖誕禮物送給她的朋友,那時我才認真思考可否將製作果醬變成自己的事業,結果便是經營至現在。
Jac:最大的吸引力,絕對是「成功感」和「滿足感」,其實人生至今40年,沒有事物可以令我長時間堅持。當我身處廚房製作果醬時時,彷彿有個結界,時間停止,自己感覺很平靜和舒服。
Q:果醬對大部人而言,都只屬於一個微小日常,但在你眼中,果醬又是怎樣一回事?
Jac: 實際層面來說,果醬的食法其實都很多元化,除了用於麵包,更可以配搭甜品或者Cocktail,點綴日復日的生活。另外,果醬亦充滿傳遞愛的能力, 很多人來上workshop學習製作果醬時,會發現一瓶果醬其實充滿了愛,所有果皮、果粒都要細緻地切,當中需要很多耐心和心機,辛苦製作完成後,他們紛紛說到要送給家人、伴侶或朋友享用,極少是自用。亦試過有外國的客人,特意訂製果醬送給媽媽,全因為媽媽很喜歡某種水果,我想,這就是果醬的力量吧。
Q:你之前參加過英國Delman Mason 舉辦的The World's Original Marmalade Award,你覺得香港果醬同外國的分別在哪呢?
Jac:最大分別是果醬使用的水果。因為香港的水果選擇好少,耍製作參賽的果醬,使用的水果大部分都要用到入口,本地有的水果亦未必全年都有,所以我有時都會羨慕其他外國參賽者,他們製作的參賽果醬能夠融入具有當地特色的水果。
另外,果醬文化其實都有分別,始終大家的生活態度很不同。特別是英國,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會有Marmalade,而且大部分人都會有自己家傳的Marmalade食譜。另外,他們很重視享受「早餐」,但香港人心的生活節奏很急促,趕出門趕上班,連早餐都要匆忙吃。
Q:Jacqueline和Jill」的工作、背景看來「大纜扯唔埋」,請與大家分享你們的相識吧。
Jill:我們相識於一個婚禮,那時我為最好朋友做伴郎,而Jacqueline則為同事做伴娘。相識之後,她在我Facebook留下「哈哈哈哈哈哈」(笑)。於是,我便跟她開始聊天,後來又相約一起看電影。工作背景確實是非常不同,但我們的價值觀、興趣、看電影的品味、喜好也算是很相近,初時我們也有一起去教會,後來大家也開始慢慢認識這個地球,從一些身心靈方向去認識,亦對新世代的事物也一起感興趣。基本上什麼事情都能達成共識,因此極少會吵架,關係裡有著共識是很重要。
Jac:13年前的《Peter Pan》應該是唯一一套沒有共識,那時Jill不斷說不好看,我因為討論那套電影到很生氣。 我本身很喜歡看電影、舞臺劇,但自己喜歡看的,身邊的朋友都不喜歡看,沒人會跟我一起去。後來認識了他,知道他是做電影行業,因此做朋友時就一起去看,《Let the right one in》是第一部一起看的電影,當時會覺得這個人與自己喜歡的興趣相近,很好。
以前是朋友,現在是結了婚的Best Friend。
Q:感情關係裡,即使心靈相通如soulmate,還是要面對日常生活的挑戰,你們如何維繫?
Jill:我想,大家都努力地在家裡發揮自己的長處吧。
Jac:你是負責做搞笑的部分,做諧星(笑)。
Jill:我覺得一定要是接受對方原本的面貌,同時不要求對方改變。
Jacqueline就是很接受我是一個怎樣的人,她會包容我很多日常生活上不好的小習慣,同時我也會接受她是如何,同時我們都觀察到彼此是有進步的。例如,我好希望她都知道我有盡力去洗碗,以前我經常把褲脫下就會扔在地上,後來慢慢學習盡力撿起,她亦會體諒我是生活白痴。
如果我們很想在對方上得到事物或感受,就會出現壓力,因此多些從自己出發,你要先關心和先愛自己,這無關自私與否,當你狀態好起來,對方自然就會覺得舒服。
Jac:某些事做得差的,就互相包容,然後貢獻自己聰明的事。最重要大家相處上不要「起弶」。
Jill:比起談情說愛,我們更多是保持生活日常裡的childish,保持小朋友的感覺,不介意顯露自己最傻的一面。面對小朋友,你有甚麼好怪責對方呢?當她喜歡做某件事時,就容許和陪伴對方。
Q:最後,請你們跟讀者分享最想久別重逢的Good Day吧!
Jill: 我最希望久別重逢的,應該是自己小時候對這個世界的感受,將感官完全開放的一個狀態。
人的五感是很重要,我們聽的音樂、看的書、在腦海裡和心靈上的感覺……小朋友都會將自己的Sense大大打開,但越是長大就越會漸漸封閉起來,每天趕著回家、趕著完成工作,甚至有時旅行也要趕景點,大家很容易變成目標為本地度過每一刻, 感官亦因此被封住。
因此,我最需要久別重逢的,是帶著這個心裡的小朋友經歷的每一天。
跑沙灘時腳底的感受、冬天有多冷、風吹過的感覺、 早餐時感受果醬搭配麵包的甜味 ,甚至以前聽歌聽得很入心,連著記憶地去聽的時候,所有感官都被放大。
Jac:我最想久別重逢的Good day ,大概就是小時候跟我爺爺在鄉下下田的日子。
很記得一個秋天裡,那時候我只有兩、三歲,是開始收割的日子,我就坐在田邊一個人看著日落,覺得很美麗,田間亦很美,就像你剛才說的,感官全部被打開。後來,我開始做果醬時,就喚回了我這份感覺。
我不時都會想起小時候的那一天,那種舒服的感覺。
然後應用在我現時的日常生活裡, 無論節奏、心態,甚至是面對著Jill的時候。